按照工作安排,现将立山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
年初以来,我区各部门盯紧目标任务,积极开展“抓项目,进企业,解难题”专项行动,全力做好经济稳增长工作。一季度随着各项政策举措靠前发力,积极因素累积增多,全区经济企稳回升、整体向好,在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项(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),全市占比超去年同期水平的有3项(地区生产总值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)。
——地区生产总值:一季度,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.9亿元,同比增长3.8%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.2个百分点,增速全市排名第五,占全市比重5.8%,较去年同期占比增长0.1个百分点。
——规上工业增加值:一季度,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.5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.5个百分点,增速全市排名第一。
——固定资产投资:一季度,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.55亿元,同比增长25.4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.5个百分点,增速全市排名第五,占全市比重6.06%,较去年同期占比增长0.36个百分点。
—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:一季度,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.8亿元,同比增长3.8%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.8个百分点,增速全市排名第六,占全市比重5.6%,较去年同期占比增长0.23个百分点。
—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:一季度,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.36亿元,同比增长7.1%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.2个百分点,增速全市排名第七,占全市比重4.64%,较去年同期占比下降0.11个百分点,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.05亿元,同比下降1.8%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.6个百分点,增速全市排名第六,占全市比重5.78%,较去年同期占比下降0.12个百分点。
1.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。从各支撑指标完成情况看,工业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、建筑业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、房地产业、贸易业支撑有力,对全区GDP增长形成正向拉动;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文化体育娱乐业拉低了全区GDP的增速。
2.工业经济持续恢复。一季度,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2.06亿元,同比增长1.5%。年初以来,我区全面落实“抓项目、进企业、解难题”专项行动要求,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的堵点难点,协助研究解决办法,鼓励企业增产增效,主要企业产量有所上升,但企业总体产值增幅有限。
3.营利性服务业平稳增长。一季度,全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15.3%,其中,装卸运输和仓储业同比增长173.4%;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4.5%;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下降33.3%;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同比下降10.5%。
4.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。一季度,城建类投资完成2.52亿元,同比增长8.6%;工业类投资完成0.87亿元,同比增长52.6%;房地产类投资完成2.16亿元,同比增长58.2%。截至目前,全区实现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37个,其中社会投资类14个、工业“四改”类3个、城建类20个。
5.消费市场总体回暖。一季度,全区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.31亿元,同比增长34.1%。拉动的因素主要源于本月区内各汽车4S店通过积极参与车展等促消费活动、华为等品牌新款手机上市,挖掘了消费潜力;拉低的因素主要是超市的转型调整,以及部分药房因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,销售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。
6.招商引资势头良好。一季度开展“走出去”招商活动7次,对接企业26家,洽谈项目27个;“请进来”招商活动13次,对接企业16个,洽谈项目16个。储备项目66个;在谈项目41个;签约项目7个,总投资额11.90亿元;落地项目3个,总投资额0.8亿元。
7.建筑业市场有待开拓。一季度,全区建筑业产值完成25.5亿元,同比下降5.3%,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.46亿元,同比增长5.4%。
二、存在问题
一是库存项目和新入库项目有限,对投资的支撑不足;二是现有促消费手段相对单一,未能真正做到为企业度身定制促销活动;三是工业增长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打算
下一步,全区各部门将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引领,全力推动经济提质提速,着力实现高质量、较高速增长,力争二季度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
1.加强经济调研,狠抓经济运行。一是加强实地调研,坚持现场核实与科学研判相结合,将“抓项目、入企业、解难题”工作落实落细,精准摸排问题,高效解决问题;二是压实经济运行工作专班职责,做到心中有数、肩上有责、眼里有活、手上有招,项目化、清单化、工程化抓好落实,细化实化二季度工作举措,以月保季,努力实现“半年双过半”,确保真实合理反映全区经济发展质量。
2.抓机遇,狠抓项目建设。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,谋划一批带动力强、科技含量高、投资强度大、社会效益好的重大项目,全面提升项目储备的数量和落地开工的比率;二是紧跟国家政策方向,再谋划一批高质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项目,推动项目开工建设,做到“让项目等资金”。
3.勤跟踪,狠抓包保体系。一是落实“1+3+19+7”项目管理体系,真正发挥项目管家作用,主动靠前领办、代办、帮办,加快前期手续办理,推动“服务管家”从招引、建设到竣工、运营全周期全链条服务,全力做好要素保障,推动已落实项目尽早开工,推进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实物量;二是用好专班工作机制,研究破题解题要素,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逐个梳理没有办结前期手续的项目,着力解决开工前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4.优服务,狠抓市场活力。一是进一步深入企业,加强靠前服务能力,破解企业运营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;二是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,营造全区消费氛围,增强商贸企业发展信心,提升企业影响力,拓展销售覆盖范围;三是在保持现有企业增速的同时,积极培育新的限上企业。